close

工商時報【張承運】



台灣外展(OBT)為什麼要推廣冒險教育(AE)課程及將體驗式學習(ELOB)技術引進學校以促進學科教學改變創新?OBT執行長廖炳煌說,先了解杜威經驗教育思維,就可在生活實踐中,深入體會杜威所提之「做中學、教育即生活、學校即社會」等見解,也為台灣教育改革注入創新活水。

當年的胡適、蔣夢麟、陶行知等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裡修過他的課,對杜威很推崇,遂邀請在1919年5月1日到中國講學,本來只打算停留一周,因適逢五四運動,便決定留下來在中國講學,宣導其教育理念、民族思想。

廖炳煌說,中國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是杜威的學生,陶行知幾乎把杜威想法做了中國式詮釋。首先,杜威說「教育即生活」,陶行知則認為「生活即教育」,意思是說,要有什麼樣的生活就要有什麼樣的教育。其次,杜威說「從經驗中學習」,陶行知則認為「行是知的開始,知是行的終結」,他將王陽明格物致知概念反轉過來,王陽明是「知是行的開始,行是知的終結」。陶行知將杜威理念和王陽明學說重新詮釋後,提出「教學做合一」的思想。

陶行知所提之「教學做合一」對著重實務者很好,意即「當你要做什麼,就要學什麼;你要學什麼,就要教什麼;以做為中心,學、教就是同一件事」。他再把「生活即教育」加在一起,意即「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,就要做什麼樣的事,你要做什麼樣的事,就要學什麼樣的東西,你要學什麼樣的東西,就要教什麼樣的事情」,也就是說,在生活中的「做、學、教」都是同一件事,「教學做合一」如能落實在我們學校教育或冒險教育中,就太棒了!

為什麼要冒險?因要找到生活癥結點。為什麼要把體驗式學習帶進學校?要去當地了解那孩子需要什麼生活能力,然後我們要去教他學習什麼樣的生活能力。在學的過程中,去教,不只是外人教他,他自己也要教自己及去教別人生活上的事。這會令學習和教育完全不同。

還有,萬里國中的孩子就該了解漁業為何會沒落,所有漁業系統中該學的學科有哪些?與英文、數學、化學、物理中有關係的先去了解,以科學精神了解為何有這樣的定律、定理,然後才去推演,參加考試就變成是為生活學習的考試。如此,就可在現行考試方式不變情況下,考試興趣也會增加。

牛頓、愛因斯坦等科學家都是一方面做、一方面發展理論的例子,都是從生活中找出定律、定理,現在的學科是在教定律、定理,都是為考試。如果我們講冒險教育或探索教育的真正精神在於將「做、學、教」變成同一件事,這將是淺顯、易懂及易推廣的方法和觀念。所以,學校與非學校教育應屬同一件事且應正名為「生活教育」才對。

文章來源: 中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灣商場新聞 的頭像
    台灣商場新聞

    台灣行業報導-童話關鍵字技術研究中心

    台灣商場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